【顧松園醫鏡卷十二書集肺癰】
肺癰
《金匱》云:若口中辟辟燥,咳則胸中隱隱痛,脈數實者,此為肺癰。
始蔭可救,膿成則死。
又云:咳而胸滿,振寒脈數,咽不干渴,時出濁唾腥臭,此為肺癰,久之吐膿如米粥者死。
嘉言云:凡見咳逆上氣,即宜防癰痿之症。
肺受火熱熏蒸,即血為之凝,血凝即痰為之裹,遂成小癰。
若能初起即識,當血結而膿未成之時,急瀉其肺,方為恰當。
迨至血化為膿,瀉之無益,肺葉朽壞,傾囊吐出而死。
間有癰小,氣壯胃強善食,其膿不從口出,或順趨肛門,或旁穿脅肋,仍可得生,然亦不過十中二、三耳。
引用http://jicheng.sabi.tw/jcw/book/%E9%A1%A7%E6%9D%BE%E5%9C%92%E9%86%AB%E9%8F%A1/18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kefu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